当青春遇到热土
当小红人碰上红色高山
全新IP“白小祠”由此诞生
一场场助农直播正在进行
......
本期回顾中,我们将看见这群小红人走进茶乡林间,叩开老乡的家门,在闽南乡语中,听村民发展的心声,探索振兴的道路。
01 走,到土地中去找寻振兴之路
△团课总结:青年一代要走到田地间“俯下身子,
沉下心来”,说“乡土话”、沾“泥土气”
在白交祠村部,既见人文暑期社会实践队带队老师陈琪、林梦媛与白交祠村委会主任杨金全积极沟通,从自然资源、教育资源、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展开交流,深入了解整村发展情况。
而在古厝屋檐下,村民将云上白交的趣事娓娓道来,实践队员将耳语转化为笔尖下的灵动,田间地头、步道巷口都遍布他们的身影,在融洽热络的言谈间领略到白交祠村的宗庙风俗以及农耕佳趣,切实感怀村民以茶会友的热情淳朴。
白交祠村情调研
IP创作的灵感思路从哪里来,乡村振兴的法子去哪里找,在土地中队员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02 用年轻人的方式做些新鲜事儿
位于同安高山的白交祠村被称为“厦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因海拔高、云雾多、土地通透性好,白交祠的茶独具特色,在云雾滋养、高山温差的作用下,茶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水分明显增加。
上百年的种茶历史中,古朴纯真的白交祠村民一直遵循传统工艺,悉心守护大自然给予的这份馈赠。在乡村振兴政策带动下,村里开始打造特色茶叶品牌并向外推广,也屡获相关领域奖项肯定。
△白交祠特色高山茶
绿云扰扰,鸟鸣喈喈,正值茶农的采摘季节,实践队为缓解当地农事压力,开展志愿茶叶采摘服务活动。在村民们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脚步翩跃,穿梭在茶树间,轻捻茶尖,满载篼篓,以亲身实践深刻体悟劳动的艰辛历程。当新叶淬炼成茗香,当旧屋焕颜为新厂,是时代的变迁,是振兴的力量。
实践队在抖音、小红书网络平台开设“白小祠的山头日常”账号,活泼可爱的白小祠记录了队员们在村中做的那些新鲜事儿~
△白小祠的山头日常抖音账号
队员们摇身一变,换上古朴的服装,以自媒体直播的形式,在一场古与今的对话中,贯穿在地文旅资源,宣传推广特色高山茶,迭更白交祠村网络新形象。
03 小红人日记
周苇
千米高山,云海翻涌,千亩茶田,绵绵不断。云雾退去,我们在村民的带领下走进白交祠村的深山茶林,茶农阿姨热情地教我们采茶技巧,青翠欲滴的茶叶触于指尖,落于竹篮。
“山上戴帽来种树,漫山遍野绿油油”一曲褒歌像一缕微风,劳动的喜悦浸润心头。我们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将采茶、制茶、泡茶的过程展示在观众面前,身穿汉服的实践队队员穿梭于林田间,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在诉说云上白交的美不胜收、五谷丰登。
何安娜
入山无处不飞翠,高山茶香百里醉。聆听采茶方法和茶叶知识后,我们共同走进田间亲自体验“一心两叶”的采摘过程。随后,我们来到制茶厂,在老伯们的引导下,我们共同体验炒茶,搓、揉、挑、拨、抖、旋,茶叶在指尖上下翻飞,灵动跳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亲自走进茶园,完成采茶制茶过程,身临其境的体验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理解。
曾晓菁
山歌悦耳,风声相伴,悠扬婉转,响彻空灵山丘。莫单道茶香四溢,却忘采茶之艰辛。
“茶”对农民来说不仅是日常的饮品,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片茶叶成品的背后,都是劳动人民扎根大地、辛勤耕耘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品茗茶香之余,也需常念采茶人之不易。
2022年
基金会对白交祠的文化现状
进行了全面摸底
种类之多令人惊讶
下一期回顾中
实践队员们也将一同感受文化的魅力
并创造文化振兴的可能
敬请期待
......
感谢既见人文暑期社会实践队提供相关素材,部分图片来源于清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