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乡村青年骨干支持经验与思考”“艺术再造乡村”“科特派助力乡村人才创新创业”“规模化农业的实践与思考”“乡村社区营造案例分享”“乡村创业支持体系”“生态农场的运营及思考”“乡村振兴中规划价值的实现”“看见乡村振兴中的女性力量”……4月21日全天,2023年“福建乡村振兴多元实践与反思”主题峰会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在福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的乡村振兴领域实践者、观察者、研究者等共聚一堂,传递真实的乡村行动经验,激发跨界势能,助力乡村发展。
本次峰会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支持,由厦门市春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福建省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雅克设计福州分公司等多家公益组织和机构联合主办。峰会本着“议题多元、观点聚焦、解惑痛点、真诚务实、共创共享”的原则,设置了多元主体实践案例分享、嘉宾对话、观察者说、农夫市集等环节,汇聚“政企社研媒”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围绕乡村产业、文化、治理、人才、生态、公益等乡村振兴重要议题进行思想碰撞、研讨对话、共创共享,传递真实的乡村行动经验,激发跨界势能,助力乡村发展。
致所有参与和关注福建乡村振兴事业的伙伴们:
福建乡村振兴多元实践与反思峰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一段时间,我们在这篇回顾特辑中,精选了每个环节嘉宾的核心观点,独家分享给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伙伴们。
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项目官余婷婷受邀作为本次峰会主持人,以精彩的讲解和独到的观点串联了整个峰会。
*嘉宾分享观点仅为部分节选,完整议题分享内容后续将陆续在公众号上推出,敬请持续关注!
本次峰会属于中国互联网峰会·边会系列,腾讯基金会通过边会资助计划来支持各个领域议题的研讨分享,搭建一个行业交流的平台,特别是推动行业的数字化、互联网公益的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乡村振兴也要利用好数字化工具,用好互联网公益支持,比如 “腾讯为村”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为村庄治理提供各类互联网技术和产品,解决基层党建、村务管理、村民增收、文化建设等难题;比如腾讯和农业农村部发起的“耕耘者”计划,培养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去年发起的“乡村CEO”计划,支持村两委干部做了很多事情。
作为社会组织,也要考虑如何跟党和国家、政府的战略方向结合,调动各个系统单位去和乡镇合作,把村社整合进来,这比单打独斗更有效,也能更大规模地推动乡村振兴。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筹款,带动留在村里的村民和外出工作的村民,一起参与家乡的发展,支持乡村振兴。
2015年,国家开始推动实施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由李小云教授带队的中国农业大学团队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的一个瑶寨起进行扶贫实验,开始了乡村振兴的探索,近年陆续在西双版纳、昆明、临沧、怒江、昭通、曲靖等25个乡村,与基层政府合作搞乡村建设。
以瑶寨河边村为例,一是新业态产业开发,在村寨的每个木头房子里,都嵌入打造了“瑶族妈妈客房”,配套了会议、餐饮等设施,在今年春节客房全部爆满,7天就让村民挣了20万。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复合型产业体系。比如修了村里8公里的道路和一些公共设施,同时支持村里的鸡蛋、冬瓜猪、冬季蔬菜、木瓜、中草药等辅助性产业发展,配合新业态成为复合型产业经济。三是促进村庄内生性治理能力建设,建立了“雨林瑶家专业合作社”,通过经营主体带动村民创收。
在扶贫试验的过程中,我们的团队给农民群体长期垫了“一块砖头”,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使他们产生出建设自己村庄的热情和信心,通过能力和资源的导入将农民的需求与政府的目标融合,从而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性的“兼容”。相信农民,给农民赋能,农民就能创造出奇迹。
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由融侨集团发起并捐赠, 2016年在福建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是5A级慈善组织。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在总结乡建前辈的探索经验、开展乡村情况调研并结合基金会“让家乡美好,让社区幸福”的使命、“根基在人,以爱担当”的价值观等因素的基础上将关注乡村发展的着眼点落在了乡村人才的培育与支持上。
面对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指导下,林文镜慈善基金会于2017年联合福建日报助村栏目、滋农游学发起了“大地之子计划”,旨在寻找并支持“有公心、有行动、有潜力”的乡村青年骨干,通过对其提供持续3年的灵活资金、能力建设、伙伴网络、资源链接、个性化服务、宣传报道等多样化支持,助力其成为乡村发展带头人进而推动村庄发展。“大地之子计划”持续开展了5年时间,深度支持了福建省7个地市的20位乡村发展带头人。
经过5年的培育和支持,大地之子计划显现了它独特的价值,包括:首先,沉淀了一个有公心、有行动、有担当的乡村青年骨干实践者社群,在各个地域发挥作用,本次峰会也是大地之子作为自组织参与的社群活动之一,为峰会提供了资金、人力、智力支持。
其次,通过培训、大学生下乡、宣传报道、专家对接、阶段性评估、大地之礼、村庄走访(江浙、台湾、福建等)、共创等一系列活动树立了正向的价值引导与相互滋养的人际关系,也促成了立足村庄所需核心能力的提升与分享;并且逐渐释放出品牌影响力,被看见、被认可;再者,小额非限定资金给予了乡村青年骨干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灵活性,发挥出杠杆及示范作用。“大地之子”也获得了各类国家级、省市级荣誉认可(案例入选中国农大教授编著的《公益乡村》、成员获评共青团中央“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科技与应用》栏目优秀案例)
“大地之子计划”让我们看到,乡村的发展需要有人带头探索,而乡村的青年骨干经过培育,有可能成为乡村发展带头人,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可能。其中包括: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带动村民就业与增收;建设村民自组织,优化村庄治理;挖掘村庄文化,复兴传统习俗;进行生态种植,保护村庄生态环境;联动乡贤与青年人,共同搭建返乡发展支持平台等等。
而乡村青年骨干支持的关键在于:第一,建构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的支持体系:尊重主体性,全人视角,持续陪伴。第二,注重搭建伙伴网络,发挥团队力量,给予更有力的支撑:分散各地的乡村青年骨干聚集起来,发挥团队力量,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经验,情感上彼此理解和支持。第三,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尽可能的雪中送炭;第四,拓展公益和公共的理念与视角,强调公心、行动与担当,引导培育乡村“善”的土壤和力量。第五,正确认识个人事业与村庄的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个人事业是乡村青年骨干立足和发挥影响力的基础,正确处理“公与私”,在大家彼此信任、体谅的正向关系下和大家一起实现共赢,有助于推动个人、他人及乡村朝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是2017届大地之子陈斌鑫,我的家乡是盛产柚子的福建平和,又被称为世界柚乡、中国柚都。2012-14年间,我们回乡调研时,发现这个产业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也形成了一些问题,比如土壤板结、果品的品质差、加工端机械程度低、商品包装非常传统。于是我们组建了“柚柚切颗闹”团队,把家乡的柚子运到我们学校去卖,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这是我们第一次的创业尝试。在过程中,我们就在思考能不能为产业做些赋能。
2015年我们正式组建团队和公司,定位做优质琯溪蜜柚的全渠道供应链,2015年6月投资百万、征地建厂房达1000㎡,恰逢九月柚子上市,厂房如期开工,也消除了周边村民对我们的嘲讽和不信任。
创业中,我们主要做了两大方面行动:整合资源(种好柚):通过合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以及联合农服等资源,打造现代智慧果园。模式创新(卖好价):通过众筹果树、认养果树、生态体验园等创新方式和循环经营,打通优质销售渠道,并通过了欧盟的质量认证将蜜柚出口到欧盟。截至2022年,我们自有建成300多亩的标准化示范果园,辐射带动全村近3000亩的规模。加工端自建+租赁累计已超过五六千平厂房。销售端我们每年销售的鲜果大概约600多万斤,年产值1500万左右。
在乡村振兴领域,我们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带动村里200多人增产增收、果农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同时引进农业技术,促进整体行业转型,还为家乡拓宽道路、引进通讯铁塔、兴修水利设施,参与乡村建设。在生态保护方面,包括自己果园的管控以及在垃圾分类回收上,我们也做出了表率。未来,在三产融合上,从农产品深加工到休闲旅游方面,我们都制定了长远的规划。
通过返乡创业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一是顺势而为,结合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找准定位;二是以人为本,寻找志趣相投且优势互补的伙伴,制定绩效考核、决策分工及利益分配机制,彼此陪伴,共同成长;三是持续学习,参考借鉴彼此的商业模式,因地制宜去创新;最后要学会借力发力,在伟大的时代,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福利,为项目背书,同时也应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
我的家乡大田县东坂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年轻人都不愿意回家乡,外流劳动力比例高达80%,是中国传统村落困境的缩影。在乡村管理上,当时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基层组织涣散、村财负债40余万、基础设施十几年投入几乎为零,村内的古建筑缺乏管理、破烂不堪。
顶着村里和家庭的重重压力,2012年我回到了家乡,阴差阳错之下被村民选为了村干部。回村后我着手从事了几件工作:一是团结村两委、树立村组织形象,包括带领两委成员外出学习、拓宽眼界,装修破败不堪的村部,抢修拓宽进村道路、清理公共空间的陈年垃圾,特邀名家题词树立村牌等举措。这套组合拳之后,村民们自发地为自己村庄的形象感到自豪,心态就变了。二是主体激活,增强民与村情感连接,真正深入到村民里。比如为了照顾村里占比最大的老人,我们收回了被侵占的房间,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在村里办抽奖、办公益活动,花小钱拉近了村与民的距离,更打破了原来村民对村委会“不闻、不问、不顾”的想法。此外,每年举办“五个一”活动(一次乡土活动、一次写生采风、一次作家写作、一次微电影、一次重要事件新闻报道),让民众对家乡产生荣誉认可。
同时,我注重以村里的特色产业为纽带,一方面带领村民自主创业增收,包括建立了罗汉果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百亩富硒大米生态梯田景观休闲基地,另一方面打造集体产业发展村财政,邀请台湾团队辅导,将民房改造成民宿旅游产业,同时也挖掘传承了村里的民族文化,例如巫家拳。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偏远、贫穷、落后的畲族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东坂村焕然新生,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4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福建省科技特派服务,助力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省农科院结缘大地之子的慈善事业。在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启动大地之子计划后,其中四位大地之子与农科院合作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与农科院各个分所达成了科技资源对接。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的遵循,也让发源于福建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走向了全国。例如2021年习近平同志考察了福建燕子窠的生态茶园,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让生态优势脱贫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三是省农科院乡村振兴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发展方向。2023年我们乡村科技服务团有23个,总计项目经费达到396万元。省老区苏区县首批乡村振科特派员服务团队试点5个县,每个县约15位专家,筹措200多万元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服务。省农科院科技帮扶项目落地贫困县有12个项目。我们逐步建立了省农科院承担的国家现代化农业产品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五级机构集团服务推动数字赋能,推动光泽县生态稻渔产业发展;编制形成了福建省主推技术与技术规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政策与和行业标准;集聚科技要素,创建村落品牌,通过整修坑沟、加固田埂,建设标准化稻渔塘;培养乡土人才与创新技术模式;数字赋能助力生态稻渔品牌行销,开展了渔米食味位鉴评与网络认养的活动、举办丰收节庆等;媒体宣传塑造生态稻渔品牌形象,获得央视、新华社、中新社、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权威报道。
作为一个新闻人,我关注到了很多青少年或年轻人因为食物添加剂产生健康问题的案例,开始思考“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并采取了一些行动:三年前我们成立了生态福建有机生活专栏;其次,我们建立了消费报有机生活的社群交流平台,用于在消费者与农户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在这之后联合省青创,发起了福州有机生活市集,将生态农人集结到一起。从2022年到现在一共做了15期,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把更多的有机理念传递了出去,让消费者能够提着菜篮子认识到生态农人,买到健康产品。最后,作为媒体人,更感谢有这样一个分享空间,进行消费者教育宣传,消费行为本身就是有力量的,是投票行为,所有人都看到了危机,但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我们脚下,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成为参与者,守住这片希望。“我们土地得到了净化,我们大多数人的意识也会跟着提升”。
我走入农耕领域已有11年,最初是源于环保情节,探索保护土壤的方法,参与了生态农耕培训,发现酵素非常神奇。环保酵素,就是厨余垃圾在红糖的帮助下发酵而成。它的产物当中非常复杂,但我们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益生菌,一个部分是它植物分解的有机产物。在被农药化肥毒害的土地上,如果用了环保酵素,可以实现抑菌治菌、激活土壤活性、帮助酶合成。比如说我用酵素在种植枇杷上面,口感就比普通的农化要好很多。
通过课题研究,我链接了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农大及政府部门,在几个大规模的农场开始推行酵素,果实的口感改善了,也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我的目标是在全县推广全域有机,真正保护土壤和水源,设想将垃圾分类的处理资源以及养猪场的猪粪资源两者结合起来,生产堆肥跟一体环保酵素,把堆肥作为基肥,环保酵素来替代叶面肥和农药,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推动农业的有序发展。
福建青创,一个专门支持青年创业的公益机构,主管单位是福建团省委,最大的资源是全省的创业智库。福建青创帮扶青年创业的F5模式,围绕智库、资金、社会资源、社群文化和政策,5个方面来支持创业青年。2016年,福建青创开始把关注焦点放在乡村,2018年开始,专门发起了一些针对乡村创业青年的公益项目,如“生机地球、乡创姐妹”等,总结了一套乡村创业支持体系——“赋能+扶持+链接”。
首先赋能,福建青创通过乡创培训、实地寻访与辅导、经验总结与分享、乡村私董会等形式给创业者赋能。组织包括养殖、电商、品牌规划等领域的创业导师走到乡村去,走到每一个创业者身边,除了人文关怀,还有更多经营建议。
其次扶持,福建青创运用F5模式,为200多名的乡创青年提供导师辅导。树立了青年创业典型49名,为其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进行三年期的跟踪服务,这些创业典型在乡村也发挥着带头人的作用,带领村民增产增收,带动了3800多个农户。
最后链接,链接最重要的是销售渠道和社会资源,如福建青创的导师们建立的“青创心选”电商平台,是福建省政府指定的消费扶贫对接平台,还有“有机生活市集”、展会平台、各类创业赛事以及宣传资源,宣传了很多乡村创业青年的好产业、好产品。
福建青创这些年在乡村创业人才培育方面的工作也获得了社会认可,如,2020年福建青创的乡创项目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中国社会组织扶贫案例50佳”等荣誉。简单做个经验总结,第一点,F5模式的运用是提高了创业帮扶的成功率;第二个是模式的标准化运作使得项目有了可复制性;第三是青年带头人发挥了示范作用。最后希望社会各界合力,让乡村创业的青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让创业更有温度,让青年更具力量!
分享一下我创办佳美农场13年来的运营与思考。佳美农场起源于我2006年在福建农大创办的读书会,后续成为佳美有机农业研究会。现在,佳美农场是立足于社区支持 CSA的有机小农场,农业靠天吃饭是很难很苦的,需要通过社区订单的支持,而不是临时性购买,才能够保证可持续性,我们也期待用消费的力量来更好地倡导生态文明。
幸福的农业应该要给自己、家人以及社会提供有幸福感的农产品和服务,比如提供幸福的颜色,包括五福米饭、蝶豆花茶等颜色鲜艳的农产品;比如幸福的香味,我们农场出品的香草、迷迭香、薄荷、山苍子等植物精油,既有幸福的香味、又可以对人们产生有益的功效;比如幸福的味道,夏天有甜蜜的西瓜,冬天有幸福的草莓和西红柿。
在产业升级战略上,佳美农场从纯粹的蔬菜配送慢慢转型,做新鲜配送,做生态电商,近年来发研学体验成为农场运营的核心。结合佳美协会和中草药协会的支持,我们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棵树都可以成为研学的题材。我们蜜蜂行动的研学体验项目,共开发了30多个课程,也跟新东方、阿里等机构建立了灵活共赢的合作方式。
未来,我认为佳美农场要“更专注、做减法”,作为生态农场的负责人,我认为懂得农业技术只是成功的一半,还要懂得经营管理,希望大家都能够幸福、美好、佳美。
很荣幸能够与这么多优秀机构如腾讯基金会和其他公益组织一起主办这次峰会,福州雅克作为规划设计领域的专业团队,也参与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的实践。在此很高兴能在这次乡村振兴多元实践论坛中分享、交流。
一个乡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规划,乡村规划也由过去类型多(包括村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建设规划等)到现在多规合一背景下的综合性法定规划。现在的村庄规划要解决发展定位、建设布局、产业引导和管控等总体到详细设计的问题,涵盖了多个层次。目前村庄规划重底线、保护等管控,因此乡村发展中的乡建乡创项目应重视与规划的衔接,应依照规划合理建设。
结合实践,我认为乡村规划有三项基本需求要满足:一是满足村民建设;二是满足产业发展;三是满足部门管理需要。规划价值可通过三个方面得到更具体的实现:一是扎实的、有针对性的基础调研,二是好用的、实用的规划方案,三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
在长期的规划编制和反复的沟通、修编中,个人认为乡村规划编制成果(文本)的提交不是结束。村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方的深度沟通、交流更有实际意义。通过规划,可以更好地建立村庄链接,通过规划的公众参与、集思广益,可以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产生更多的可能。规划是个动态的过程,而规划价值的实现在于过程,更在于所有人负责任的参与。
驻村五年,旨在更好发展。黄厝村,我们在驻村当中以艺术来导入,文化来呈现。通过前期调研得知黄厝村是非常好的村庄,属于农业生态保护区,有着千年古村的历史,早期唐宋古窑特别多,文化气息浓厚。黄厝村我们现在在重点打造的是黄厝自然村跟黄山的两个自然村区域,以未来就寻求很多古遗迹,我们叫“五古丰登”,这些古榕树古窑古建筑未来为我们整个的村庄营造来做一些更好的准备。
针对今后8年黄厝村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我们制定了“繁星1358计划”,就是第一年、第三年、第五年、第八年要做什么,形成这种阶梯式的、有计划的乡村振兴,整个计划我们让村小组村民代表召开1358计划的发布会,村村民自愿来做这件事情,按这个计划去推动去发展。“繁星1358计划”致力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艺术社区于一体的规划蓝图,还建立了“清风黄厝促进会”和“产业兴旺促进会”,作为村民第三方监督平台和村民转产就业服务平台。
我们推崇贤人、贤士、贤才,我们称之为“三贤”,来参与整个乡村的建设,给我们提供很多智力的支持。并且推动村民自发地参与进来,我们谈民俗、保护文物、征集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改造村里建筑成为艺术家工作室。我们也善用“三闲”,闲人、闲地、闲房,利用空地建起研学楼,星空的图书馆、艺术馆,按照周边的环境,就一个节点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的开始在做一些整个的推动。
文创、农创和旅创三个如何更好的融合?我们在村里面成立了一个开发旅游开发公司,相信一个步一个脚印的走,可以推动整个集体的经济跟整个的村民联动,有利于进行集体个人经济收入的有序的同步发展。
2021年通过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项目,我带头成立了西浦姐妹讲解团,成立的初衷致力于解决乡村女性就业和再就业的问题。主要工作是西浦村的景点讲解、拓展红色甲坑革命纪念基地、为福建省唯一的廊桥博物馆进行讲解、主办儿童突发状况急救公益讲座、国学经典诵读、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助力乡村发展。
创建讲解团收获满满,第一点,女性经济收益的提高。这份工作既有意义又可以提高部分家庭的收入;第二点,撬动了农村女性力量参与到村庄服务与发展中。第三点,景区的旅游接待流程更加规范化,打响了西浦村廊桥水乡·状元故里的旅游文化名片。第四,带动了其他村民对西浦村的宣传,每一个村民都是西浦的代言人。
在大家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女性的力量。语言不通的外地媳妇成为甲坑村妇女委员的胡盼、积极努力的杨玉玲、向上的刘江玉、夺冠讲解员柯丽红,女性们有着无限的潜能,我相信只要有机会,她们一定会大放光彩。
主持人:厦门市春野社工服务中心主任 林晓风
对话嘉宾:政府基层官员、学者、村书记、企业代表:董强、周建仁、巫振桂、吴军和、谢雪玉
董强:“如果想要让农民参与进乡村振兴,第一是要站在农民的立场,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想问题,体验农民的生活和困境,第二是对农民的增权赋能很重要,把他的能力短板补起来,他才能往前走。”
周建仁:“农村其实对我们年轻人来讲是有非常大的机会,不管是从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还是我们乡村本身的层面,如果我们下定决心,沉下心,确确实实想在乡村干点事情的话,其实整个大的环境都会给到一些机会和空间的。”
巫振桂:“ 在驻村工作中要用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终端,去了解更细致的需求,来感动村两委和村民。比如我们在榆林坝做了一个小休息场所,又配套了晚会和鸭子船,资金投入不大,但村民发现自己家乡变得这么漂亮,很珍惜,在晚会的时候村民把逢年过节才开的彩灯都开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那晚有8000多人进了村庄看晚会,很火爆。”
吴军和:“做乡村工作也要了解中国乡村特色,可以找到村里有威望的乡贤、能够说得上话的老人家,跟这些理事会、老年会建立多渠道的非常密切的联合,共同来建立一个对话机制或者沟通的平台,村民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谢雪玉:“乡村妇女创业者,很多时候在商业运作上会更柔软一点。比如去年疫情爆发时,很多工厂工人病倒停工,又遇到霜降来临,农户田里的芋头在产出高峰期没人收,一年的辛苦收成可能会烂在地里。我自己的内心也很纠结,因为收了可能会面临大额亏损。但从女性柔软的心态来说,我也不忍心,最后我一个个给农户打电话,最后收了200多吨芋头,而我的员工们听说后,连病了的都回来干活了,争取厂里损失少点。厂里员工也有90%是女性,大家的氛围就像一家人,这一点也让我非常感动。”
参加这次活动,看到了很多意义很大的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的实践,我主要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对前面的五位分享的老师,他们分享的实践做简单的梳理,我听下来的感受。第二个的话就是讲几个乡村振兴的关键词,让我感触很深。
首先是乡村社区营造的大田东坂实践,巫主任作为这个村的村民,当了村书记,回报家乡,看到了我们国家最基层的村委会的书记怎么去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非常重要的是村委把自己的情怀投入到跟村民的沟通中间,用小资金去解决最急难愁盼的问题;雅克福州公司的总规划师吴军和,我本人也在雅克参加乡村规划,他提到在乡村工作中,如何跟村民主体沟通是重要能力。
其次是黄理事长的赋能扶持链接,创业青年创业体系建构的一个办法,形成了一个F5模式非常有效;再来是魏长董事长,做一个新农人的管理人和企业家,我觉得是未来我们农村新的农业,以农业为职业的农人的标志性的方向,可以是一个楷模;最后龚金兰老师的话还提供了一个女性的力量,柔情跟她的执着、自强不息,能够为乡村起到非常重要的带动力。
5个关键词:特色资源的寻找、领头人、聚力自争、政策活用,最重要的是有情怀、恒心、要坚持。农业不是今天播下去明天就有收获的,要持续的去做一件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
对前面发言的几位老师,我很有共鸣。因为我觉得做农业确实是需要有情怀的。像如果各位做农业有这份坚持就一定可以成功。
像巫主任刚刚说的,让我同样有感受的也是他说的那句话,他说沟通很重要,把尊重放在了第一位获得了村民认同感;第二个是黄绍庆老师,她05年开始做这一块,所以她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陪伴。你要陪伴农村青年创业青年的成长,你要去陪着他度过每一个环节,这个过程真的很难得;第三个做佳美农场的魏长,购买是最直接的支持。他今天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对幸福的诠释是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他的幸福是有颜色的;第四个是吴军和吴总,他的PPT当中有一句话很令人感动,最好的乡村规划是负责任的沟通,负责任的参与。
刚才雪玉所说的女性,她有一种看似很柔弱的力量,在我们社区建设当中,其实往往就是这种柔弱,她更容易把事情做清楚。最后我觉得像这样的乡村振兴研讨会很好,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在乡村振兴当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本次峰会特别在会场设置了创意农夫市集,由佳美农场和鑫康农民合作社带来了应时应季的新鲜生态好食好物,来宾们可以在市集上试吃体验具有纯真大自然气息的农特产品,当天农特产品销售量超百余件,颇受参会来宾的好评与喜爱。
联合主办
厦门市春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
福建省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
特别鸣谢
支持方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合作共创伙伴
雅克设计福州分公司
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
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
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
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
大地之子社群
青松上阵公益传播
项目介绍
福建乡村振兴实践与反思系列研讨项目是由腾讯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支持,春野社工、林文镜基金会、恒申基金会、陈章辉福信基金会联合主办,汇聚“政企社研媒”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围绕乡村产业、文化、治理、人才、生态、公益等乡村振兴重要议题进行思想碰撞、研讨对话、共创共享,传递真实的乡村行动经验,激发跨界势能,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