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乡建人 | 蒋永泰
澳头华侨联谊会会长
澳头古厝闽侨文史馆创始人
这是1936年澳头籍新加坡华侨蒋骥甫为家乡捐资建校的侨汇;这是马拉西亚的五条港,是早期华侨先辈到这里讨生活的渔村……
△蒋永泰带我们参观闽侨文史馆
1
与生俱来的“侨的情怀”
△蒋永泰与父亲合影
澳头村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襟山带海,与厦门、金门两岛隔海相望,是著名的侨乡。据史料记载,1821年(清道光元年)就有澳头人驾驶的帆船经厦门港直达新加坡,成为我国第一艘直达新加坡的货船和新加坡开埠的第一条商船。从此,澳头人陆续携亲带友,背井离乡,“过番”谋生。
蒋永泰是土生土长的澳头人,从小生长在一个闽南华侨世家,其曾祖父、爷爷、伯伯、姑姑、爸爸都是华侨,小时候的他最爱听母亲讲亲人在海外打拼的故事。和大多数渔村长大的孩子一样,蒋永泰8岁就开始讨小海。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经常看见白海豚,有一年妈祖诞辰,有成千条白海豚成群跳跃式地经过妈祖庙,村里老人就说那是白海豚给妈祖拜拜。那时候经常一个大浪打过来,鲎就两只一起四脚朝天躺在沙滩上,我们就一手一只提回家,沙滩上很多。
大海给童年的蒋永泰带来了很多快乐,却无法消弭物质的匮乏和生存的艰辛。逃离这个小渔村,曾经是很多村民的选择。蒋永泰也是其中之一。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开始离家求学,一晃就是几十载。
△黎明时分的澳头
2013年,“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战略实施。2014年,澳头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改造,亟需能人贤才。也许是天然的、与生俱来的“侨的情怀”,也许是对家乡的期许和眷念,当镇政府邀请蒋永泰兼任澳头华侨联谊会会长,义务为家乡做一名为侨服务的工作者时,他欣然接受。
2
用自家古厝让海外侨胞有了“家”
△修缮后的澳头村沙塘里34号百年古厝
如果你去过澳头,那一定对这座写着“沙塘里34号”的古厝印象深刻。庭院里一簇簇红彤彤的三角梅欢快地伸出墙外“迎宾”,一花一草将两院子的古厝装扮得格外精致。瓦房里壁画彩绘精美、建筑塑形奇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侨房。蒋永泰曾在这里生活了17年,这方院子承载着一个普通家族的悲欢离合。
△父亲画笔下曾经的澳头村
当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时,才发现父亲画中的金色沙滩、红砖古厝越来越少。所以我决定将这座具有儿时回忆的庭院修缮完成,作为侨文化的接口。
△修缮前的文史馆
筹办澳头古厝闽侨文史馆的3年多里,蒋永泰遇到过不少困难。缺少资金就“有一点钱做一点事”,慢慢拼凑起来;侨史资料自家和村里的不够,就跑海外征集。筹办的过程不易,但谈起收集到的华侨文物,他却激动得像个孩子。
这幅是我父亲——荷兰归侨蒋才裕用一生心血精心创作的《澳头全景图》,是海外游子最深的乡愁;这封是失联半个多世纪后,我二伯从越南西贡寄来的第一封家书,每次看都会掉眼泪……
△如今文史馆内部分展品
3
为侨服务 永不停步
△澳头海内外乡亲双向奔赴的情感流动
当思念的闸门被打开,同根同源的亲情便得以流动。海外侨胞纷纷回乡恳亲寻根祭祖,有些老村民想念海外亲人,蒋永泰就组织社区侨属远渡重洋去探亲。
为了帮助世界各地侨胞寻找失散的亲人,他在文史馆内设立“澳头闽侨失散亲人服务中心”;为了让侨亲能及时看到家乡发展变化的新貌,他策划编辑一份内刊——《鳌江涛声》画报;为了让大家感受侨情暖四海、天下一家亲,从2017年开始,他每年策划导演一场侨乡春晚……蒋永泰以一己之力趟出了一条海内外侨胞交流联谊的新路。在他的努力下,海外侨胞也纷纷捐资修缮古厝、扩建妈祖庙,用“侨”劲助力家乡建设。
△蒋永泰创新侨胞交流联谊新方式
侨文化是澳头的根,希望自己能守护好侨乡的文化底色。既然认定了做侨工作,就一生奉献给它,没有代价
采访一结束,蒋永泰就马不停蹄地赶去开会,华侨联谊会成立8周年图片展如何设计、第六届侨乡春晚怎么办都需要他定夺。一座乡村一部历史,它的荣辱兴衰、它的沧桑风华需要有人为其言说、为其传颂,或许对澳头来说,蒋永泰就是这个守护者。
当我再次漫步怀远湖,慢慢品这座古老渔村的点滴,眼前不再只是碧波荡漾的美丽乡村模样,也看见了一个滤镜下在地文化涌动的创意侨村。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