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乡建人 | 赵刚
厦门古村之友牵头人
厦门翔安东园村古村保护推动人
中秋节前夕,我们有幸在赵刚老师的带领下,走了厦门翔安东园村。“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三百多座红砖古厝似乎组成了一座“红砖迷宫”,穿梭其中,一时间竟有点找不着北。
东方红大礼堂、防炮洞、红砖洋楼、老街道……赵刚老师像个土生土长的东园人一样,带领我们在“迷宫”中穿行,细说着600多年来散落在这座古村每个角落的历史故事。赵刚老师说:“其实我和东园村相识的时间并不长,但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确定了,这里将是我余生的归宿。”
1
遇见东园,有了归宿
△厦门古村之友赵刚与班德林先生合影
赵刚老师是北方人,1987年来到厦大读书。毕业后,学化学的他本应分配到大庆油田工作,但因为太喜欢厦门,所以想方设法留了下来,没想到这一留就是35年。
后来,赵刚老师进入了一个古村之友的组织,并成为了厦门地区的牵头人,主要从事古村古宅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多年来,他走过很多古村,也参与过很多重要古宅的修复,这让他对古村的生活越发向往。
厦门翔安东园村
2022年初,一位好朋友告诉他,翔安有一个疑似厦门现存的最大的红砖厝古村落,赵刚老师不太相信。常住厦门这么多年,有这样的村落自己怎么可能不知道。但扎根于心的对古宅古村的热爱,还是让他决定去一探究竟。
东园村,位于翔安东南部的沿海村庄,坐落香山脚下,与厦大翔安校区为邻。300多座红砖古厝大多保存完整、典雅迷人,热爱生活的村民让破旧的古厝开满鲜花,守望乡土的老人们正商议着如何让古厝重唤生机,这满足了赵刚老师对古村的所有幻想。他搜寻记忆,在厦门自己确实是没见过比这更大的红砖厝村落了。
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想归宿的问题,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找一个有归属感的地方,遇见东园村后,我不想走了,余生就是这里了。
2
古宅修复中窥见文化的力量
△漳州市云霄县陶淑楼
图源:澎湃新闻
赵刚老师的古宅修复之路,是从2016年修复漳州云霄的土楼陶淑楼开始的。陶淑楼是云霄县内龙村最大的一座环形土楼,但多年的风吹雨淋使得其屋顶和墙体受损严重,梁柱因蛀虫而坍塌,连成一片的土质结构开始接二连三地倒下。赵刚老师协同团队重新对其进行设计改造,并完成了屋顶和墙面的修缮,让土楼的使用寿命再延长50年。
在修复土楼的过程中,乡亲们对家乡文化的重视,让赵刚老师深受触动。这也让他意识到修复古宅只是形式,要激起大家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重视,把文化里最有价值的部分梳理出来、传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技术修复一栋古宅并不难,难的是为什么要修复这些古宅,这就是我们要去梳理的文化价值。
从那以后,赵刚老师开始从古宅古村的修复,延伸到做文化梳理。在他看来,只有先做好文化梳理,才不会在修复古宅的时候,把乡村最有价值的东西埋没掉。
△赵刚老师和村民探讨东园村未来发展方向
做东园村的古村保护,赵刚老师也是从乡村文化梳理开始的。“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他们的经历就是这个村庄的历史,非常值得挖掘。”赵刚老师经常在村里找不同的老人聊天,虽然不会闽南语,但他总能靠细致观察找到“蛛丝马迹”,再去找会一点普通话的乡亲印证,一点一点增进自己对东园村的了解。
但靠聊天获得的信息可能是片面的,赵刚老师还需要综合村史村志、以及各种可考的文献记载深入研究,才能梳理出有特色、有差异、有价值的乡村文化。他相信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藏在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里。
3
文化因人而成,乡村因文化而有价值
在走村过程中,赵刚老师问我们,觉得东园村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红砖古厝,我们脱口而出。他说:“古厝再漂亮,如果没有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失去生命的空洞的建筑,迟早会消失在自然的风雨之中。东园村最有价值的东西还是人。”
赵刚老师说东园村有很多伟人,比如他们的开基祖,一个人从金门岛琼山保来此养鸭,经过620年,从一个人发展到现在5000多人,非常了不起。东园村还有南音状元、射击世界杯冠军以及很多进士,正是这些人创造了文化,才让这片土地有了价值,这些价值就体现在村里的每一座古厝上,这就是我们要保护东园村古厝的原因。
并不是所有的乡村文化都值得传承,我们需要在文化梳理中找到有价值的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样才能让它长盛不衰。
通过一点一点的文化挖掘和梳理,赵刚老师带领团队找到了东园村新的发展定位——对台文化第一村,未来将努力实现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他说,这些祖先留下的文化,将为这座没落的古村带来新的生命力。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赵刚老师这位了不起的乡建人正通过深入挖掘和梳理乡村文化,为乡村找到价值,为其发展“留根铸魂”。重新赋予乡村生活以意义感、幸福感,激发人们愿意在乡村生活,为乡村振兴找到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本文部分图片由东南乡建张明珍老师
及受访者提供